中二 單元三
閱讀在線

 

第一篇 《卑利街印象》 秀實

  香港是我們居住的城市,當你走在街上,有沒有細心留意每個地方的特色?本文的作者因一些私務來到卑利街,觀察到這條街道的獨特之處,用文字把它記錄下來,從中抒發對香港的感情。


《卑利街印象》
秀實


  因着一些私人事務,我找到卑利街來。

  先前,對卑利街的一切,我是全然的陌生。就算好些日子以前,我曾經路過,但也是全不知曉的留不下任何印記。這原是一條與我生命毫無關連的寂寂無聞的「線索」。而現在,時間經已約好,若要不誤時的抵達,預早翻翻街道圖是較為穩當的。

  英文PEEL,意即果皮,現在譯為「卑利」。如果說開埠之初,這裏是販賣乾果皮屑的市集,這當屬毫無根據的美麗的聯想。但這些街道的掌故,既和我的私人事務無闕,就懶作任何的翻查了。

  卑利街在中環,起點靠近中央街市,由皇后大道中折入,盡頭是半山的羅便臣道。當中有崎嶇狹窄、角度陡斜的一段。走畢全程,是不輕鬆的。

  港島這些依據地勢而闢建的街道,原有兩個共同的特色。一是行人路建成階梯,馬路面是崎嘔不平的斜坡,另一是走在路中,可以看到樓宇夾縫裏的一截海港。但因都市發展,填海建廈,和其他的道路一樣,卑利街的後一個特色,也就在歲月的輪轉中消失了。

  我走在卑利街上。

  街道兩旁的樓宇,都是五、六層高,是戰後初期的建築物。臨街是窗子的,窗欄都掛滿雜物,或晾衣、或懸食、或點綴着綠色的盆裁。若是露台,則多堆滿大大小小不經修剪的植物,枯葉羼雜新葉,雜亂中有生機。露台的圍欄都已剝落和鏽蝕了,透出滄桑歲月裏的破落風貌。

  街的下段闢為小販認可區,堆排着販賣各式各樣雜物的攤子;稍後的一段是市場,肉販菜販乾貨濕貨混雜,使得本已狹窄的車路更顯擠迫。趕市場時路過,急性子的人心裏便咒罵着,但方便了坊眾購物,價錢又較大道上便宜,嘈吵混雜,似乎是無所謂了。

  令人感到狹窄的不僅是兩旁的攤販,那低至恍似就懸在頭頂上的招牌,壓着每一個過路人。這當然不是繁華大道上熠熠閃耀的霓虹招牌,僅在簡陋的鐵架上鑲嵌了鐵片,然後寫上斗大的字,油漆雖已暗瘂剝落,但書法藝術的味道依然可嚐。這些未經修剪橫伸的枝條,分別寫上了「悅來瓷器、「森記書局」、「生福祥香莊」、「美新機器乾洗」、「東藝燙金廠」、「新寶石美髮屋」、「利來玉器」、「泰昌押」……形形色色。街道的風光,可想而知,行人路過,就如走在一個甬道中。

  較高處有一截路面輔上麻石,無數的人踏過,無數的風雨洗滌過,但石上獨特的紋理依然清晰可見,縷刻着卑利街的年齡和滄桑。

  卑利街以荷李活道為界,分作兩段。下段熱鬧,上段靜寂。

  臨近士丹頓街處有一道陡直的石梯,梯旁建有一座廟宇叫「伯公老爺廟」。那是一座袖珍小廟,安放在鐵皮搭建的簡陋建築裏。柱上刻鑿着兩副聯子,外頭的是「陶塘顯迹傳千古,石壁揚靈及四方」,內裏則寫道:「伯伯威無上,公公澤孔長」。油漆已不全,但仍可見其端正飽滿。廟雖小而簡,香火卻甚盛,廟前懸着數個香塔,煙霧彌漫小小的廟中。伯公老爺深受坊眾的敬拜,而這個廟子,也必鈎沉着無數的靈迹和掌故,相信就在那些出出入入的善信的口邊。

  由廟再上,又是一道石梯,上接羅便臣道,這是卑利街的盡頭。這裏車馬喧喧,行人也多,又是另一番景象。人走到這裏,雙腳已倦,也不願折返原路了。

  對卑利街,我是陌生的。但和其他街道一樣,走在其中,左顧右看,有着一份親切感。街的風貌日日依舊,街的掌故繼續流傳,未看過,不知道,這不打緊,只要你仍然熱愛這個城市!